设计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行为,它涉及很多学科,设计本身也是一门学科,很难有直接或标准的答案可以准确并完整的表述它。设计是思考的过程,是发掘和呈现的过程,是创造和改进的过程,是系统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虽然无法明确去定义设计,但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去理解和感知它。设计可以是思考,可以是行动,设计是专业但更偏向并贴近生活,它改善人们的生活,也从侧面反映某一区域的整体经济和发展现状……我们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时代:工业时代,解决的是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益的问题;信息时代,解决的是系统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问题;还有现在正在经历的后信息时代,解决的是社交管理的问题。这是我们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时代,那么下一个会是什么时代呢?
大部分人和群体认为将会是“设计时代”。是以人为导向,设计为驱动,一切回归于人本身的时代。设计已经无处不在,具体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极速迭代,人们现在所拥有的财富超过了以往所有阶段的总和,物的丰富也使得人们在情感方面得到更充分的释放,一度被掩盖的“本我”需求也开始慢慢显现。2013年交互设计体验周中,就有一个突出的话题“商业和设计的融合”。说明面对新的竞争与需求,企业也已开始关注如何让设计师具有商业思维,如何让经营管理者具有设计思维。现在主流的导向是以人为本的自然中心论,考虑人类长远未来的生存问题,是设计伦理学的范畴,也是人本主义导向,设计本身也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同时发生的还有,设计学院也开始拥抱战略和管理:帕森设计学院推出了一个战略设计与管理方向的硕士学位项目;加州艺术学院于2008年第一次推出设计战略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项目(DMBA),当时申请者是92人,而现在已经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学习项目之一,诸多例子不在列举 。
时代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并不陌生的物品,我们生活在时代之中,时代改变我们,我们同时也创造并改变着时代,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又彼此共存不可分割,这就是我们与时代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产物,当然更多的是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时代设计所承载的任务和使命也不相同,对于设计的解释也会有所不同。设计的能力其实是我们日积月累的一种修养,一种兼具洞察、辨析、表达的综合能力。承载它的土壤便是生活。设计师本身也应该放下职业和专业的标签,相对开放的面对物,多以人的角度去面对生活,面对设计。在教育界,世界上一些有前瞻意识的院校,已经开始加紧培养拥有商业思维的设计师以及拥有设计思维的经营管理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瑞商学院与马里兰艺术学院,携手宣布推出设计领导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项目;费城大学推出了全新的战略设计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项目,称其是为多角度思维者准备的工商管理课程;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2005年就开始通过该学院的罗特曼设计中心向学生和企业管理者提供设计思维选修课程;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开设了关于设计思维与创新的课程;巴塞罗那拉曼鲁尔大学的Esade商学院开设了一门为期4天的名为“商业创新中的设计思维”课程。弗吉尼亚大学达登商学院开设的在线教育课程——“用设计思维解决商业问题”,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学员参与。
只不过,远古时代的“设计师”用的不是AIPSCDR,无数年以后的设计师用的也不会是这些,改变的只会是工具或是形态的不同,本质很难改变,也不会消失。 任何产物针对当时的时代都具有适应度和匹配度,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美,什么是美,老祖先造字时用“羊和大”组成美字,意思是羊大为美,这出自于对劳动人民勤劳辛苦的称赞,是社会处于原始时代的产物(造字是图形化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而现在美可以针对更多事物:时尚是美,节奏是美,健康是美,缺陷也是美等等,对于称赞的本质没变,但标准和尺度却完全无法准确量化。不同时代人们的知识体系与认知标准不同,越是不断发展和进步,概念和标准也会越难以界定,这也是设计这个行当越来越难做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和时代有关的问题,就是总有人问及未来设计这个行当会不会消失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会。虽然设计是时代的产物,但不是这个时代才有。当远古人拿着石头嗷嗷叫着冲向野兽时,设计就已经存在,虽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设计,但他们手中拿着的就是设计的产物,石器时代多点说是几百万年,少点说也有4-5千年,要说消失早就消失了根本不需要等到现在或是未来。近几年麦肯锡也招收了越来越多的艺术专业毕业生, 而以前更多的是MBA,因为事实证明,艺术生拥有不同的思维视角,且在创造性和创造力方面相对优于商科学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体验经济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变化,需求更是飞跃式的增长,设计前所未有的更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不管是商业模式,品牌战略,产品形态,顾客需求,场景体验,空间,颜色等等,所有的事物都表现出了对设计的渴望,设计也不再是设计师的标签,也不是职业的专属,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设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可以感觉到,在未来设计将更紧密的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
设计相对偏多于生活偏少于职业,设计即生活,生活即设计。设计的需求来源于生活,设计的结果也必然反馈于生活。设计也不只是职业设计师、大师、艺术家的标签,从生活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是设计师,比如去往目的地的路线、交通工具的选择,如何做到省时省钱又安全并达成结果,这本身就是运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甚至,我们在所有时间做的所有事几乎都是设计,设计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本文来源于南京logo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