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设计更容易跨平台平移,满足当下多平台表现的需求,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基本都要PC和移动端的标配,用简约的设计,更能同时满足多平台的设计表现需求。对于大神来说根本没有这个过程,我们只讨论普通上进好学有潜力帅气漂亮的设计师。我们做出了两个或多个方案出来,接下来可以邀请产品经理、其他设计师、路人甲等来围观,旁观者清,让他/她们给你提供更进一步的已经和建议。最终选择定稿。
简约设计更好看,更有韵味
在写这一条的时候,犹豫很久。作为一个设计师,一直觉得好看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所以不太喜欢用好看来说事。但作为一个设计师,去引导大众接受美的事物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感觉自己悠然高大了起来)。记得iOS7刚出来,很多人吐槽难看,甚至用行动抵制,庆幸,自己义无反顾的维护了它的美丽。很喜欢日本的设计(标注,骨子里对日本还是很敌对的态度,但设计确实值得学习。),简单中蕴含着优雅韵味。题外话,日本字体太零散,但日本人就是把这么难看的日文字体设计的不得不承认其优秀。简约设计更容易通过留白、疏密产生自然韵律。
推敲:根据受众群的审美趣味和理解能力,确定设计风格,推敲意象表达方式(构图、色彩、肌理等)。
加减:与文案相加,形成整体设计风貌,必要时对意象表现进行舍弃处理,保证设计的整体感、视觉冲击力与美观度。
调整:“调整”即在平面设计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调整是在美观性原则的指导下,添加、删减造型元素,变化各部分大小与比例关系,最终达到预期效果的过程。调整过程贯穿制作的始终。
定位:根据设计要求和表现内容,推出主题,同时进行风格定位。
想象:根据内容和主题,发动经验,进行联想与想象,增大与主题相关意象的容量。
选取:从联想到的多个意象中选定一个或多个较为成熟的意象。
一、模拟产品
准确的说不是模拟,是分析。要分析产品意图,产品目的。做到每一个像素点都有理有据的服务于产品目的。我做一个app产品,目的是让用户点击我加在里面的广告,用户的留存率活跃度美誉度等等一概不考虑,那首先就要取一个霸气的名字,一定要热门,要和色情挂钩,要让用户以为点击下载还可以赚钱…… app产品设计肯定是广告面积最大,做一些错误的链接,做一些不点广告就无法关闭的弹窗…… 很多设计师会仅仅做一个“美工”的工作,只是把文字改改大小,调调颜色,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要试着去了解产品熟悉产品,明白产品意图。做简约设计,学习下这些原则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二、简单明确
所有表达要直接明了,避免让用户产生疑惑。除非产品特殊需要。
场景切换的时候,如果载入需要一段时间,那么必须简单明确的告诉用户正在载入中,不能静默的后台数据载入,让用户无法明确当前所处状态。数据提交成功,简单明确的告诉用户“成功”,失败则告诉失败,而不是直接跳转到下一个发展状态。在整个流程的结尾尤其如此。
三、统一的设计理念
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用相同的设计理念,而不是每个局部一个设计理念。包括排版方式、颜色、交互方式等等。这也是我们在设计时,会先设计若干组成部分(比如网站的几个代表性页面),再提炼出设计规范,最后用这个规范设计完成剩余所有设计。
另外,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用户已经养成的习惯,比如红色为警告提醒,绿色为鼓励安全,灰色为可以但不鼓励等作为贯穿产品的一致设计理念。
四、用户傻瓜模式
当然不是用户是傻瓜,是要有模拟新用户的思维。大多数情况用户对产品认知是空白的,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用户“应该知道这么用”,“应该知道点这个按钮就是开始”。所以要避免以自己的喜好和“专业”角度来做仅仅自己喜欢和好用的设计。
可能还会有些原则,但原则也是一个普遍的情况,偶尔产品允许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违反”这些原则的。比如游戏为了渲染气氛,用很多笔墨装饰背景环境,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有些产品的主色调就是红色,这时候红色可能就不具有警告功能了。
与上边的原则相辅,在设计开始之前,必须详细分析设计目的。明确了目的,才能朝着争取的方向进行。很多入门设计师完全忽略这个步骤,接到一个网页设计任务,便一头扎入苦苦设计,基本功好的最后能做出一个漂亮但不是提出方想要的设计,基本功差的就只能做出一坨比原型还糟糕的东西。这个明确产品设计目的的过程大多数是和设计提出方(产品经理)沟通来完成的,有时候设计师全程参与产品进程的则可以自己来明确目的。原则只是一个方向,我们接下来说说怎么基于这些原则来做简约设计的方法。这个方法仅仅是个人总结,基本是在GOMS原型基础上衍生出来。
本文来源于南京logo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