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消费者:组织历来把盈利或市场份额作为指导方向,因为任何组织的基本责任都是最大化股东利益,这样的方向看起来并没什么问题。后来,随着品牌产品的出现、全球化和日益严酷的竞争,公司开始更加关注产品。品深研究发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消费者相应获得了更多权力,所有这些现存的方向都受到了挑战。很大程度上,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让产品特性、价格和推荐等信息广为人知。这些因素迫使公司将其指导方向由盈利、增长转变为消费者。
市场导向通常被理解为组织内对市场情报的产生、传播和响应。这个定义曾经改变过营销延续了几十年的主导概念。营销历来在4P框架的狭窄范围内被定义。概念化的营销将自己置于战术层面,由缺乏全局观的中层经理人来操作。但与之相关的知识经济、全球化、行业整合、市场细分、拥有更多主动权的消费者等要素都在迫使组织调整其营销观念。市场导向的概念有三个要素,关注消费者、协同营销、盈利能力。组织开发基于这三个要素的市场导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内部结构和文化。 “以消费者为中心”已经成为任何公司未来战略的核心。
它的要点是,公司的基本哲学不是销售产品,而是服务消费者,将消费者视作公司的战略资产,进而与之建立长期关系。我们的品牌策划,必须为了消费者展开,为消费者提供核心的利益点。协同营销:在一家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营销必须突破狭窄的4P框架,成为公司层面的战略,由所有人执行。简单讲,营销需要成为一种协同的、跨部门的功能。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任何超越了自身功能范畴、拥有更广泛职责的操作,量化评估其行为的产出就变得至关重要。这正是营销长时间备受困扰的地方,有效衡量营销效果成为营销人员的巨大挑战。但是后来,营销人员拒绝承认服务消费者仅仅是营销部门的责任,而应该是整个公司的职责。
所有这些因素一起加速营销角色的转变,营销成为了融合公司财务、运作、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等多部门的协同行为。 盈利能力:在今天的全球资本经济中,公司的未来潜在价值和潜在吸引力通常由资本市场控制。每个季度,公司和经理人都顶着巨大压力来证明他们的财务增长。这种季度考核会决定公司的股票价格,考核结果会被传达给所有利益相关者,财务分析师也会根据这些结果散布负面信息,所有这些都迫使公司采取短视行为获得盈利。 而且,这种短期盈利总是伴随着高昂的代价。大部分公司倾向于忽略他们的行为对长期战略能力的影响。不仅如此,在传统营销模式下,短期行为不可避免地关注产品多于关注消费者。但是在市场导向的框架内,盈利能力包含两个衡量标准,一个是财务衡量指标,如ROI 、EVE、市场份额等,另一个是非财务衡量指标,如知名度、态度、行为模式等。这样复杂的衡量标准要求公司平衡短期和长期盈利能力,更加谨慎地对待公司长期的财务健康。